找到相关内容283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势至圆通章释义

    ldquo;所念是为念佛”,“忆故,是为念佛。”《佛藏经》云:“有分别,舍,是真念佛。”“观,寂然想,是名...于所证悟实相,不动不退,为第七八九地菩萨所证境。以念佛心人生忍,正是因地心同果地,因为“念佛心即是佛”,经云:众生心念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0038932.html
  • 佛教与中国文学(一)

    ,深生惭愧,至诚忏悔,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本在声闻乘中曾种善根,未能成熟声闻乘器;后复遇闻独乘法,迷惑不了,便生空见,拨因果,由是因缘,造身语意无量罪业,往诸恶趣。我等...其鸽形,轻犹未等。王自举身,欲上称盘,力不相接,失足堕地。闷绝,良久乃稣。以勇猛力,自责其心。……尔时大王作是念已,自强起立,置身盘上,心生喜足,得未曾有。&...

    张中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3639109.html
  • 禅定的身心效应

    佛陀开示说,世间由五欲的满足而生的诸喜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条件,为某种匮乏的满足,如人饥饿时得到饮食,饱餐痛饮而乐,故名‘有食乐’;修定者进入第二禅时,观,定生喜乐,此乐不凭借任何条件,唯从内心...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脉搏、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疾健身,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摩诃止观》卷八云:  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

    陈 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939239.html
  • 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

    ;禅’的主要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为了便于把握,我们再举一些印中佛教文献中的说法来考察。   《长阿含经》卷八中在论述四禅时说:‘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灭有觉观,内信一心,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所求,忆念舍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在这里,禅...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939240.html
  • 由世间定到出世间定之修习

    呵责觉观。……觉观恼乱,如人疲极安眠,众音恼乱,是故行者灭此觉观,以求二禅。……觉观乱心,如风动水;以觉观灭故,内得清净。观定生喜乐,入于二禅。(24)  二禅之相者,《禅法要解》卷上中说有二种...要略》(43)“增上定学”中引《中阿含经》云:“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欲、离恶不善法,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欲具(俱)。彼比丘当知:我...

    如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439503.html
  • 苦行与无益苦行略论

    淫.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观。游于二禅。念清净有众想。游于三禅。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获。或卧荆棘之上...。尔时。贪欲意解。除诸恶法。有.有观。游志初禅。有.有观除尽。游志二.三禅。护念清净。忧喜除尽。游志四禅。我尔时以清净之心。除诸结使。得所畏。自识宿命无数来变。我便自忆无数世事。或一生.二生.三...

    云海天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040097.html
  • 九华山志卷一

    ,所以称为王也。夫名以表实,即以召德。众生一称此菩萨名,而菩萨之全体大用,即具足于一念之中。菩萨之神力智慧不可思议,即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愿读者忽焉。   二、修证   菩萨久已证穷法界,圆满三,其...。而实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体,不可见故。若知能分别者,则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3940288.html
  • 儒、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

    指证悟涅pán@②妙理的特殊智慧。又印度大乘佛教认为,声闻、缘觉只具有自觉,菩萨能自觉,也能他,只有佛才是自觉、他,且又觉行圆满者,至于凡人则是不觉的、的。中国佛教重视以与不觉...显著的象,二者统一,有间隙。物象本于隐微的理,理以其物象显示其意义。所谓一源,即源于理,理为根本。朱熹继承这一思想并更严密地在以理为本的基础上阐发体用显微的关系。王阳明则以心来讲“体用一...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3740761.html
  • 王恩洋居士著:人生哲学与佛学

    ,亦乐。乐虽暂感于病除,即愈而而乐复消失而,且病愈药止,不可再服,再服则反增病。孰谓乐之有常,而为人生所趣求哉?  人生之真相,以略说如上。由了达人生之真相而人生之正道可得言焉。  人生之正道...虽有粟而不得食耶?盖君臣父子俱失其道,则仁敬慈孝之行不立,而暴慢乖逆之祸以成,相陵相侮而不相沈阳教诲,则乱生无已,有粟而不得食,食之而不得安矣。秦隋暴兴,非兵也,非粟也。转瞬即亡者,失道故也。当今...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0640907.html
  • 宇宙万有本体论(一)

    觉行圆满,福慧具足,即得成就无上正,此即吾人所应积极追求之真理也。然此真理,一深底,唯究竟觉者,乃能究尽,本论所阐,不过启发真理的一般基本定律而已。如是定律,万古不变,尽虚空世界,不迁不异也。 ...境界,一深底,上能知下,下不能知上。这些妙用功德,即大圣人,尽海水为墨,亦是说不尽。在未悟之前,所说是假,尽是生灭心作用,尽是画饼与说食,尽是白纸与黑字,尽与本分无干。要亲自体悟证验,见到证到,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5841045.html